編輯:鄰英時間:2019年02月21日閱讀次數:264
出發
凌晨3 點來鐘,張文穿上羊皮襖,戴好狗皮帽子,和20 余名漁工,坐上馬爬犁,拉著堆積如山的漁網還有絞盤,如長龍一般,奔向廣闊的查干湖。
圖丨坐著馬爬犁奔向廣闊的查干湖。資料圖片
查干湖蒙古語為查干淖爾,意為“白色圣潔的湖”,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。因為松花江和嫩江的交匯,松原成為一個多湖泡之地?!安楦珊辈坏沁@兒最大的湖泊,也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,水域面積達60萬畝。
張文的父親就是漁工,祖祖輩輩生活于此,富饒的查干湖就是他們唯一的生計。查干湖內有魚類60 多種,以胖頭魚、麻鰱魚、鳡條魚、嘎牙子魚和大白魚等最為著名。
如今,55歲的張文已經當了 20多年“魚把頭”?!棒~把頭”就是冬捕作業的領頭人,冰上的“靈魂人物”。在漁工的眼里,“魚把頭”是他們心中公認的“好人”,有“神奇”的本領,能帶領他們打到魚。
圖丨“魚把頭”張文。張鑫革攝
識冰
張文咋就知道哪里有魚?識冰,就是魚把頭的絕活之一。
到達湖面時,夜色依舊濃烈。作為把頭,張文要選定捕魚的地方,指揮漁工鑿冰、布網?!岸?,魚群在冰下喜歡成群地聚集。由于魚的聚堆往往使水涌動,冰面上的雪便微微起鼓,這種冰面是有魚群的征兆?!睆埼恼f。不但如此,張文還要觀察冰的顏色、聽冰下的聲音,來分辨出魚群的位置?!暗酶习杨^扎扎實實地學?!睆埼睦^承了老手藝,同時也與查干湖融為一體,四季的變遷,湖水的境況,他都明察秋毫,“只有如此,才能對湖、對魚了如指掌”。
镩冰
張文丈量好冰眼距離和位置,漁工們每兩個人一組便開始鑿冰眼。
圖丨丈量好位置鑿冰眼。資料圖片
漁工懷抱著20 多公斤重的冰镩,镩上白霜凝結將寒光反射到遠方。這是漁夫們的“神筆”,用來“镩冰”“炸冰”。漁工們先鑿開一個大冰眼,叫“下網眼”,有1.5米寬,然后用镩子鉆出近百個直徑為40 多厘米的冰眼。
圖丨漁民用冰镩打冰眼。資料圖片
布網
冬捕時一趟網由96 塊網組成,總長度為2000 米。
圖丨漁民準備布網。資料圖片
漁網由11 米長的穿桿帶動,順入水中,跑水線的漁工將漁網嫻熟地由上個冰眼制導到下個冰眼,最終讓大網在冰下展開,把一平方公里的水域全都合圍起來。
到達出網口,巨大的漁網由空網變成了“ 實”網。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曹保明介紹,實,就是“紅”,早上,開始起網,俗稱“日頭冒紅網”,意味著豐收。
出網
萬尾鮮魚,熱騰騰地在冰湖上起舞,“冰湖騰魚”早已成為吉林的一大盛景。
出網,要靠馬拉絞盤。4 匹健碩的馬兒拉著絞盤打轉,隨著馬輪子拉著網上的大絳,網被緩緩地拉出水面。等魚出完,網和繩上的水把漁工身上淋濕,又凍成冰殼,他們一個個就成了會移動的“冰雕”。
圖丨馬拉絞盤出網。資料圖片
收獲
查干湖冬捕曾于2006 年和2008 年分別以單網冰下捕撈10.45 萬公斤和16.8 萬公斤兩創吉尼斯世界紀錄。張文說,如今單網捕撈的重量早已超過了這些紀錄。
圖丨豐收場景。資料圖片
醒網
傳承至今的查干湖冬捕作業,會盡可能保護魚群的自然生長環境。而冬捕前的醒網,則如同神圣的儀式。
圖丨魚垛祭網。祝大偉攝
查干湖冬捕,始于遼代,敬畏自然的理念與捕魚的技藝一同傳承至今。冬捕開始前,查干湖的漁工要讓沉睡了大半年的網從網庫里“醒來”,舉行“醒網”儀式,以真誠的心去喚醒親密伙伴—— 網。小年前,捕魚活動就結束,“ 人和自然,都要迎接年這個喜慶日子?!睆埼恼f。
圖丨“醒網”儀式。祝大偉攝
而今,查干湖冬捕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?!霸诰眠h的歲月中,這些漁民們保護了自然,又依賴自然得到了生存。人類需要傳承的,正是這種文化遺產?!辈鼙C髡f。
小貼士·體驗冬捕
今年12 月28 日起,松原市舉行“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”。查干湖冬捕已有體驗項目,有專業捕魚教練員教授游客基本技術,讓游客參與從下網到出魚的全過程。
(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·N度生活工作室 祝大偉)
責編:宗哲、
?坪地人力公司 最后修改時間:2019-12-21 02:47:28
閱讀次數:5612017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展在天橋舉辦
閱讀次數:447流感高峰期 全國名中醫推出中藥方“金菊防感湯”預防流感
閱讀次數:516北京豐臺區食藥監局查扣問題牛下貨等1600余斤